组图:马丁、卡瓦纳其新闻发布会
尤其是,本田工人的专业知识的某部分只宜用于本田,辞职转工是浪费了。
日本、韩国……东亚国家都是这么做的。这是因为,1959年苏联制定一个计划,要15年赶上美国。
在2004年左右,讨论十一五时,发生一场大的争论,就是增长模式是否要转变。所以在调整出口导 向政策的同时,必须赶快转变增长模式,提高附加值,不再依靠给外国人补贴,求他买你的东西。投资率决定了增长率,投资率越高增长率越高。但这种政策在持续10年、20年后,无一例外都出了问题,金融出了问题,就是货币超发。九五计划有没有进展?到2000年有一点进展,可是到了十五计划,情况不好,逆转了。
有些地方政府,我觉得真是魄力比较大,也采取了措施。苏南和珠三角魄力大转变,最重要的是体制。对这个现象应该怎么看?在这里,谈三点认识
令人可喜的是,经过30年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经济总体实力已步入世界前沿,加上巨额外汇储备,当前,实现小平同志所说,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后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条件已经初步形成,我们已有能力进一步提升国民的消费与福利水平。但是,实事求是地说,其结果主要仍是靠投资刺激政策起了很大作用。包括发消费券、家电下乡补贴、车辆购置税减免等各项政策。完善城乡结合的二手市场、汽车和耐用品消费市场。
从2007年起,国家仅开始在中央企业实行少量比例的资本分红制度。因为能否继续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直接涉及就业和社会大局的稳定。
进入 夏斌 的专栏 进入专题: 经济结构 。危机后其家庭净资产已从63万亿跌至40多万亿美元,跌去近1/3,财富效应已影响到目前居民消费率正下降,进口需求在缩减。如果政策取向有相异,其结果对中国经济的未来走势,肯定也是会有迥然不同的影响。要达到5%比例,中国尚需近600万张床位。
提高消费率,一是从总量意义说,国内的总体消费要尽快提高,二是从结构意义说,国内消费中的居民消费更是需要提高。5.调整投资结构中向民生、向消费基础设施倾斜的力度,以少量的投资刺激广大的农村消费。在这些政策中,我们既有大力刺激投资的政策,也有刺激消费、改善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同时还有尽可能保出口的刺激政策。作为对政府工作的进一步措施建议,比起《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当今中国更需要有一个政策明晰、内容充实、有时限要求的《以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规划》,以指导中国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尽可能防范把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压在世界经济不稳定周期上的风险,真正确保中国经济长期稳定的增长。
眼前,在刺激经济复苏的巨大投资中,应该充分做到让利于民。而正在逐步提高的消费速度又并不能满足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平衡需要。
国内消费包含政府消费与居民消费。若是后者,则只能说仍是在讲一定消费总量下的内部分配问题。
当然,前提又必须在诸多结构矛盾中真正抓住主要的结构矛盾。因此,我们应该理直气壮,不能怕被人抓住口实,而恰恰耽误自己的发展大业。国家发改委张平主任在8月25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汇报时,曾概括提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在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投资、消费、净出口的相对合理的比例也不尽一样。突出消费为主导的结构调整,同样不排斥抓投资结构的调整与外贸结构的调整。应进一步要求:对地方国企、金融企业中国有股份也要一视同仁,制定相关制度,实行资本分红。
因为中国GDP总量在不断快速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水平却出现了反方向的急速下降趋势。然而,影响一个经济体总量增长的基本变量是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三个变量。
收入分配失衡是形成高储蓄、低消费这一总量结构失衡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如果我们能在积极刺激投资的同时,又肯下更大的力量去刺激消费,共同消化国内巨大的产能,也许经济总量能在相抵出口减少的背景下,以更快的消费增长率与较高的投资率之间的平衡来维持总体经济继续保持8%-9%的平稳增长。
(3)在一个系统内,结构失衡往往是多层次的,有时某个结构的失衡仅仅是总量、系统中的另一结构失衡的表现结果。就此意义讲,如果说抓结构调整,何谓抓手?何谓突破口?抑制产能过剩、抓节能减排、抓自主创新,抓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这非常重要,但是远远不够。
减持后的资金除酌情部分划转社保基金外,也一律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专项补贴用于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或全体居民的消费水平。所以,关键仍要看政策量化的取向和力度。因此,只要我们的政策调整及时、到位,中国经济理应能在克服经济复苏基础中的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方面,比其他国家做到更好。从中国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目标出发,同时要重视经济结构中其他结构问题的解决,要重视实现人与人之间和谐目标问题的解决,要重视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生态均衡问题的解决,要重视实现国内和国际间稳定发展问题的解决,同时也要重视实现上述协调发展中的市场化改革动力问题的解决。
因为从中期看,今后几年世界经济即使复苏还能再恢复2003-2007年的高增长吗?随之能否出现世界贸易的高增长吗?要打个问号。满足落后地区农村的用电、公路需求等。
但是,国内也有相当多的学者认为,当前宏观经济总量中的结构失衡,主要表现为外需减少后的消费水平不足,是高储蓄、低消费的结构问题。这是当前宏观经济政策分析中最主要的,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问题。
4.继续鼓励各级政府,有条件的继续采取各种直接刺激消费的政策。应对非上市国有企业、控股上市公司的上级集团公司、已上市非增发部分的国有股份,都应按照国家战略,除了需要在一定时期保持相对控股和绝对控股之外的股权,都可以实行有计划的减持。
美国减少进口的直接影响和通过世界贸易传递的间接影响,对中国的总体影响不可低估。3.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目的是提高以工资收入为主要收入的中产阶层消费能力。因为提高居民消费的政策又涉及其他一系列重要政策,譬如金融消费政策的改善、扩大民营资本投资、提高居民资本财产收入等等。二是为配合大规模投资,尽管在美国零利率、美元泛滥环境下,国内货币政策仍不敢趋紧,货币供应超多,市场上已产生了对物价上升与资产价格泡沫的一片担忧。
不要过多的看重消费问题。2008年,全国国有企业(还不含金融机构)净资产高达17万亿,平均每个国民1.29万亿元,且都是优质资产。
也就是说,总量存在问题,总是与一定的结构特征相联系的,仅从总量入手解决问题,将不得不容忍甚至恶化原有的结构矛盾。讲三个产业的结构,即一、二、三产的结构更多地仍然是在讲一定投资总量中的合理分配问题,直接涉及的是投资本身的问题和投资效率问题。
3.中国居民消费是否增长并不慢?中国消费不足是否被低估了?针对以消费为主导进行结构调整的观点,确实有人认为,中国经济从来都是以内需为主,近几年中国居民消费增长并不慢,每年实际增幅平均提高1-2个百分点,今年前三季度消费零售额增长达17%,比GDP增幅7.7%高出9.3个百分点。三是通过改变投资的内部分配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以进一步开发与挖掘新的消费潜力。